不管兄弟姐妹关系再好,随礼时也要懂得这几条规矩

古人讲:“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”

随礼,早就是人情世故里的家常便饭,尤其是亲戚往来,不管是红白喜事还是逢年过节,送个小红包,提点小礼物,就是一份心意,礼多人不怪嘛。

可古人也说了:“亲兄弟,明算账。”你不算清吧,心里总觉得亏了;算清了,又怕人家说你小心眼,这账怎么算都两头难。

兄弟姐妹之间,随礼这事儿到底该不该算得清清楚楚?这不是单纯花钱的事儿,里头的规矩可多了。

01

平时礼尚往来,主动吃亏。

兄弟姐妹之间的往来,礼尚往来是少不了的。

今天哥哥请客吃饭,明天弟弟发个红包,后天妹妹再买点好酒,父母也得时不时发个压岁钱。

大家轮着来,谁也不计较得失,图的就是那份热闹。

节日、生日、家庭聚会,大家凑一块儿吃顿饭,聊聊近况,亲情就在这不经意的相聚中慢慢积淀。

不要总想着来回对等,有些感情比送礼的钱更值钱。

吃亏是福,这句话不是喊给外人听的,反倒是在家人之间更有道理。

每次相聚,请客、喝酒、送礼,总要花点钱,但那点钱,换的是家人间的温情。

兄弟姐妹不比普通亲戚,相聚的次数也多,礼尚往来没个固定规矩,自己主动一点,别计较回报,关系才会长久。

02

强者随礼,帮扶弱者,真情更显人性。

要是你对历史有点研究,就知道“随礼”这习俗跟朱元璋还真有点关系。

朱元璋少年时穷得揭不开锅,亲人去世后连块落葬地都找不着,多亏财主伸了把手,才没让朱家人落得无地可归。

兄弟姐妹就跟十个手指头似的,有长有短,有富有穷。

可偏偏有些人有钱了,就开始犯拧:“凭啥要帮他们?我不也靠自己拼出来的?”这话听着真糙,但现实就是这么凉薄。

其实,随礼不是光图个面子,而是对弱者的真帮实扶。

哪怕是有朝一日人家能还上,但救急不救穷的道理谁不懂?

有些人富得流油,有些人穷得抠门儿响,日子过得千差万别。

你要是那个兜里有余的,兄弟姐妹过得不如意,你得大方点儿,不是冲着炫富,是冲着那点血缘情谊。

比如,你姑姑在伯父家嫁女儿的时候,随礼两万,那是救急。人家孩子刚买房,又急着结婚,欠了一屁股债。

这随礼,不光是帮忙,还是一种体面。

03

礼轻情重,给孩子的随礼更有心。

成年人之间的随礼多是个情义,可孩子,大人们也得动点心思。

逢年过节,给孩子送礼物,那讲究不在于贵贱,而是心意要到位。

比如,孩子生日,先打听清楚小家伙喜欢啥,然后各自分配,别都扎堆买重复的东西。

这样既不会浪费,也不会让孩子感到没意思。

我那侄女就常抱怨:“过年拿的红包,还没捂热呢,就被大人收走了,真没劲。”

听了这话,大伙儿动了动脑筋,除了给个大红包,再塞个二十块的小红包,留给孩子自己玩。

这小红包不多,但却是孩子自由支配的零花钱,心里别提多美了。

孩子要的不过是点儿自由,能自己掌控的小惊喜。

即便兄弟姐妹之间有矛盾,孩子也是无辜的。再怎么闹,矛盾也别往孩子身上撒。

咱得记着,再难也不能为难孩子。那些大红包说是给孩子,最后全归了大人保管,真是既传统又现实。

不过,随着孩子长大,礼物也得跟着升级,从小玩具到学费支持,这份心意才显得沉甸甸。

红包里包的不是钱,而是寄托,是期待,是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美好盼望。

这道理虽简单,可做起来却不易,谁家都有一笔难算的账。

04

有人说:“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,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。”

随礼,就是随时要讲礼,别因为不讲理,寒了家人之间那点心意。

送礼就是送礼,借钱就是借钱,别掺和到一起,搅得稀巴烂。

随礼嘛,就是图个喜庆,大家一起沾点喜气,欢欢喜喜过个节,乐呵呵庆个好事儿。

任何家庭,都免不了有个磕磕碰碰,没法让所有人都满意。

学会包容,有事多跟家里人掏掏心,别让随礼成了心头的疙瘩,随的是情分,守的是家风!

Tags: